周鳴鳴,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(西南大學前身之一)化學教育專業,研究員。
周鳴鳴教授從81年留校工作開始,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整整27年。周教授在高校德育和美育教育界頗有建樹,今天仍然堅持為學生上課,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她,問起她執著于教育工作的原因時,周教授笑著說:“因為我喜歡教育,我能夠從中收獲價值感和幸福感。”
20多年來,她在教育實踐中,堅持“從實際出發,探索規律,注重效果,創出特色”,不斷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新的觀念、思想和方法,探索新時期學校精神道德教育的規律,在高校德育和美育研究和實踐方面頗有建樹。
她自編講義和教材,先后為研究生、本科等類型和層次數千余學生開設《高校美育》等美育課。她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“十五”課題“審美化德育課程結構與實踐研究”已經進行了6年,提出的“審美化班級建設模式”倡導學生的主動自覺、自由創造的精神,很受學生歡迎。該模式已經進行了四輪教育實驗,均收到較好效果。2000級美育實驗班級被評為重慶市優秀班級。2005年她榮獲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秀美育工作者。
1995年,周鳴鳴教授在化學化工學院當黨總支書記。因為貫徹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綱要,尋找社會力量支持,聯合辦學,開始接觸了解到盧作孚先生的事跡。她敏銳地認識到這是一筆寶貴的民族文化瑰寶,也是學校教育的寶貴文化資源。
十多年來,她堅持履行了這份義務和責任。每年都以不同的形式開展弘揚盧作孚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活動。通過舉辦講座、開設課程、辦宣傳展板、組織學生參觀考察、開展社會調查、實踐等,為學生實踐成才搭建了創新平臺。在她的積極倡導下,我校7位教授開設了通選課《盧作孚與北碚文化》。學生們學習了這門課程之后,自覺發起成立作孚學社,踐行作孚精神。開展“北碚教育調查”、“讀書報告”、“北碚文化之旅導游”、建新農村“小小農業科學家”學校、“北碚兼善兒童社區學校”等活動,增強學生主動為社區的經濟、文化、教育服務的意識,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,得到鍛煉。